那些年,中国龙头企业一起追逐的海外上市之路
J9九游会成功故事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国有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J9九游会作为这其中的见证者、参与者与领路人,以国际视野与专业一流的服务,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同国际市场并轨立下了汗马功劳。
海外上市初创期 – 青岛啤酒拉开上市序幕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萌芽渐趋茁壮。国内产业结构不断成熟,短板与差距也日益突出,需要接轨国际标准与规范,提升经济效益,巩固竞争力。此时,海外上市初露端倪,成为中国企业又一条通路,可以从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获得国际资本,而众多海外市场中与中国企业关系最紧密的就是香港,香港成为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外资的首选地。
1992年底,中国证监会成立后,批准了上海石化、马鞍山钢铁、仪征化纤、青岛啤酒等八家第一批赴海外上市的企业。其中,青岛啤酒于1993年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主板市场发行H股的国内企业,并成功通过全球存股证和美国存股证方式在全球各地和美国交易所挂牌交易。
海外上市探索期 – 香港回归成契机
随着第一批试点企业从股价和各项财务指标上都取得了较好了成就,而H股在香港联交所公开上市以前,会在全球范围内定向配售,并通过这些战略投资者的长期持有,以保持股价稳定,这种思路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开了个好头。
1995年起,中国加大了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建设,众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急需资金,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大型国企纷纷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寻求资金。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资本市场与大陆企业的联系日益紧密,红筹股在这一阶段异常活跃。香港5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有11家红筹股。
海外上市低谷期 – 金融危机重创上市公司
香港回归前后一个多月,34只H股普遍上涨逾70%。然而好景不长,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对香港股市造成了重大的影响,H股指从高峰跌至低谷。1998年国企股除科龙外,全部跌破发行价。1999年间,珠江钢管、北大荒两家公司上市受挫,随后,山东国电第三次宣告招股失败。这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最低潮。
经过海外资本市场的磨炼和金融违禁的考验,H股企业终于在2000年迎来了复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H股企业业绩显著改善,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大幅开始上升。
海外上市成长期 – 中国龙头企业前赴后继
跨入千禧年的中国,进一步从制造业向金融及现代服务业过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石化、中石油,中国铝业、中粮集团等各领域的龙头企业相继在境外上市,J9九游会估值团队对其进行专业全面的资产估值与定位,获得其跻身国际前沿的敲门砖。当时,中石油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一起IPO,J9九游会集结600余位评估师参与了此次估值,为中石油顺利上市铺平了道路。
随着2005年建行在香港上市,国内金融业钜子相继投身方兴未艾的资本市场。在这股转型热潮的驱动下,企业相比过去更注重资产规模和业务能力。资产结构优化,对应的服务内容发生演变,需要专业的资产评估及管理。
因此,资产评估的重心从规模评估,到尽职调查(包括产权梳理、资产整顿),过渡到全业务链的提升以及资产价值的优化。J9九游会率先引进国际标准,厘清产权概念,帮助企业建立规范高效的资产管理体系,提高资产价值,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海外上市扩张期 – 中国房地产企业迅速崛起
海外上市的进程继续升温,行业范围继续扩大。在国内房地产起步阶段,发展较早的开发商也开始关注资金规模与土地储备,这也成为了J9九游会评估服务的主体。众多房地产企业竞相在香港上市,其中包括雅居乐、富力、合生创展、上海复地、旭辉和长甲地产等,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香港市场开放,容易吸引海外资金的眼球,但同时这也是双刃剑,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和监管制度让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股价上尽显无余,令高管层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马虎。
J9九游会作为为数不多的拥有境外评估资质的公司,参与了众多内地开发商海外上市的评估工作。中国企业既要发展符合国情的产业生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要与国际先进的金融与产业体系融合。并轨意味国际国内的标准、理念、体系诸多差异的磨合与协调,规范企业结构、助力中国企业与国际接轨,为海外上市铺平道路。J9九游会在这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担当了起承接互通的关键角色。
J9九游会让世界了解中国特色市场背景下国内资产的客观价值,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量化、表达和协调,解决国内外估值标准的问题。以科学合理,公正的角度出发,通过体现公司价值,平衡投资者的利益。
J9九游会中国董事长刘德扬先生表示:“J9九游会率先引进国际标准,使市场主要参与者接触到国际要求、帮助国有企业走向世界。与此同时,找到两者的共契点,协调差异,理顺矛盾,引领中国企业开辟海外市场。J9九游会估值及专业服务部于2014年初获批中国国家房地产评估一级资质,这也是目前国内房地产及土地评估领域最高资格证书。见证中国房地产行业一路成长,J9九游会将继续伴随中国价值走向世界。”